
年初在朋友介紹下,天窗出版社有意幫小金人出一本關於投資的書,出版社很不錯,沒有內容規限。熟悉小金人的讀者都知道小金人一直從事股票和債券的相關工作,現在從事買方(Buy-Side)工作,管理多元宏觀基金,以前也在賣方(Sell-side)從事股票研究工作十幾年。小金人的研究投資體系偏重由上而下分析(Top-down Approach),現在投資也是多元資產模式,中美股票,高息債,可轉債等等。這跟小金人一直以來的興趣和風格有關,從小就是《參考消息》的粉絲,長大後來了香港,迷上《信報》,每日必讀,大學本科及研究生課程除了修讀會計之外,還一直有修讀中西歷史比較,這是興趣,對我而言,閱讀、研究歷史、政經分析、投資策劃,都是生活上的放鬆,沒什麼比這更愜意的呢!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是幸福的。
約定四月中交稿,本來時間是充裕的,因為出版社認為可以較大程度依賴小金人報紙專欄的出版文章,這也是很多投資作家的慣例。可是小金人還是認為世界變化太大,尤其我們現在幸或不幸的活在「大時代」,半年前的很多東西都時過境遷,有如明日黃花,讀者還是比較關心現在或未來的東西和動向,也更有價值。而如果能解答投資朋友們一些政治上,宏觀上,投資上的疑惑,那麼,本書會更有價值。這也是將心比心,小金人通常帶著很多疑問並以求知的態度去閱讀,從大行的投資報告,到專業期刊,如《經濟學人》,甚至YouTube的節目,老實說,經常失望,通常都是分析一大堆,前因後果散亂不清,也沒有答案,更別說清晰的展望。這是態度問題,如果分析前因後果不負責任,便可以故弄玄虛,故作高深。可是一旦要前瞻未來,作出判斷,那相當危險了!這不止是報紙,雜誌,YouTube 節目,恐怕連大行報告也經常如此。近年小金人更加專注於自己分析市場上的資訊,獨立思考,作出判斷。只有自己透徹了解行情走勢,市場動態,才能在投資市場上有收獲,俗語「求人不如求己」。最終,小金人還是決定從頭寫起,過去幾個月,大量閱讀不同管道的資訊,尤其是專業的大行分析報告和名家分析,消化整合總結,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。思考準備過程花了很長時間,而到真正執筆其實是三周前的事。小金人這次沒邀請名家寫序,既然是心力之作,還不如自序。開宗明義,講解本書的出發點,大局分析,前瞻判斷,總結要點:
出發點:針對時下政經要點進行分析,作出前瞻判斷,而最後會在具體投資方面分享一些可行(actionable)的投資建議。會具體分析行業,甚至個股,避免空洞,故弄玄虛。當然,讀者也必須注意,這些建議只是個人看法。投資涉及風險,讀者們務必量力而為。
小金人不諱言,本書是從一個有濃厚家國情懷的中國人出發,偏重現實主義,讀者可能認為沒有「天下為公」的情懷,小金人反思,真有這種崇高的思想和人嗎?層層有序,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,中國人當然由中國人觀點出發。歐美人的愛國難道不是比誰都偏頗嗎?他們更是自認是「神之選民」,自己的制度是完美,他人的制度是邪惡。在歐美,這明顯是「愛國就得偏頗,愛國必須雙標」,甚至是一種「我們素質高所以可以素質低,你等素質低憑啥素質高」這種歪論。澳洲軍隊可以屠殺阿富汗平民,自己可以報告,你中國不可以批評,批評就是冒犯!日本可以往海裡倒百萬噸核廢水,你中國不能調侃我;美國可以立國百年間實施奴隸制(南方三百多萬黑奴),真正的血之棉花,可中國不可以在新疆扶貧問題上,要求維吾爾人勞動。所以,小金人認為自己文章立場實在是太有禮貌了。中國人普遍還是缺乏義正言辭,據理力爭的勇氣。
大局分析:本書採用層層遞進剝洋蔥的方式,從世界現時面臨主要矛盾的問題出發,如中美博弈,新冠疫情分析判斷,然後進入世界經濟一些主要領域,如拜登政府的新政走向、美元及人民幣走勢、美國十年期債息的走勢、中美通脹走勢、世界大宗商品的前景、美國對華實施高科技行業如半導體產業的制裁等等。沒有宏觀的判斷,投資者很難按捺得住內心的徬徨不安。我等小市民在「大時代」裡何等渺小,但如果你還想在資本市場好好生存的話。再渺小也需要有個好想法。
在現時這種無底線的MMT(現代貨幣理論)經濟體系,無敵流動性之下,資金氾濫,不投資等於輸一半,所以小市民不得不對宏觀政經有所判斷。你或許會盲目地認為「天下圍中」,中國勢危,2018年特朗普開啟對華全面制裁,當時多少人驚慌失措,認為中國的末日來了。可是,三四年過後,中美雙方誰進誰退,你認為呢?貿易戰下,中國對美出口量於2020年竟然創新高,2021年一季度還有不錯增長(30%出頭),所以得與失誰知道。
2020年疫情在武漢爆發,各國準備看中國笑話,中國挺過來了,現在到底是中國的「全民防疫」還是西方的「全民免疫」妥當呢?新冠疫情未來會怎樣演變,這些都對你現時「不得不做的投資保值」」帶來深遠影響。這些宏觀政治判斷並非無的放矢。
美元兌人民幣,美債收益率的走向,對資本市場影響很大,這些都是資產定價的主要基準,而且在現時流動性驅動的資本市場裡更顯重要。只有了解這些,你才會對自己的持倉更有信心,而不會患得患失。這也是小金人自己在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。最優秀的投資者展現出來的「淡定、從容」,是成功的重要關鍵;在討論完政經宏觀後,本文才轉入看好的行業,如超級週期下的大宗商品,如碳中和下的新能源、電動車,如中美博弈下的中國智能製造等等。本文最後是一些具體的個股分析。只是提供參考,並不構成投資建議,請讀者留意;
前瞻判斷:本書經常提到,小金人不是「混沌學」門人,分析之前永遠有無數貌似頭頭是道,充滿哲理真知的論述,問題是「有何用」,存在即合理,已經發生了,對投資者更重要的是現在發生什麼,有什麼影響,未來怎樣部署,怎樣控制風險。本書小金人做了一些前瞻判斷(個人主觀判斷),主要是一年內比較可預見的:
拜登新政:
1) 內政為第一要務,發展基建,處理扶貧,加富人稅及大企業稅,爭取挖取共和黨中西部票倉;
2) 加大MMT、財政刺激、印錢,後續有大基建及扶貧2.0、3.0、 4.0;
3) 對華絞殺轉入陣地戰,持久戰,意識形態掛帥,聯合盟友封殺中國;
4) 高科技如半導體對華制裁加碼,建立「Free of China」的半導體供應鏈。
世紀新冠:
1) 2023年才能基本消除,堪比20世紀初的西班牙流感;
2) 第二波疫情爆發也是最猛的一波,在印度、巴西、南非等發展中大國蔓延。印度和巴西是疫情的最短板地方;
3) 中國繼續全民防疫體系,中國製造行業在疫情下反而得到強化;
4) 反全球化加劇,民粹主義風起雲湧。
中美經濟雙雄鼎立:
1) 疫情下,中國全民防疫得當,是得益者;美國繼續瘋狂推MMT,無底線放水,剝削全球,強化自己;
2) 美元匯價在88-92區間,相對穩定,人民幣繼續緩和呈上升走勢;
3) 大通脹不等於綜合消費物價指數(CPI)暴漲,也不等於央行收水,也不能收,也沒人敢收;
4) 全球大宗商品類超級週期。
中國政經總指導方針:
1) 穩中求進,底線思維;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的政經政策基本都是「左右打舵,中間行進」。也就是中國政府絕大部分政治,經濟政策都不會劍走偏鋒,而是有軟有硬,比如所謂的「戰狼外交」根本不是為硬而硬,而是必須有人唱黑臉,必須有人用最淺顯易明把話說出來。西方信奉的不是「韜光養晦」,而是「你不據理力爭,眼光直視就算理虧」。比如現在很多投資者擔心中國2021年會大幅收緊貨幣政策,事實上小金人覺得只會邊際收緊而已,在一季度的收緊後(社融增速),二季度在5-6月反而可能會緩下來,這從4月底的政治局會議的資訊可以看出端倪,中央對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是不太滿意的。所以,那種以為中國政府做啥都是「你死我活」的想法事實上是你自己的想像而已;
2) 一切以十四五提的「2035 年GDP翻倍,進入初步發達國家水準」為總奮鬥目標。確實,如果能2035 年GDP翻倍,中國根本就立於不敗之地。屆時中國經濟規模可能比美國還大個10多個%,加上跟東盟、非洲、中東的經濟緊密結合,如此龐大的經濟總規模和人口市場,美國能奈何中國?這就是所謂的「打鐵還得自身硬」。而人均 GDP將達到24,000美元(美國到時可能在70,000美金左右),也提供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(10萬億美金以上);
3) 碳中和-搶佔世界道德高地,也是當務之急,是中國在第三輪工業革命彎道超車的最佳機會;
4) 強化中國智能製造,經濟脫虛如實,減少金融,地產的總規模。
小金人不想偏離太遠,本書的出發點,大局分析,前瞻判斷就大體這樣,希望能對讀者們有所裨益。容我再重申一次,投資是一個很個人和主觀的事,本文的一些判斷只是小金人的讀書和研究心得,只是提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
而小金人會於結尾分享一封女兒所寫的信,內容是對地球環境被破壞而心生的一些抒發和自省,但願各位和我們的下一代都對此有一番感悟,愛惜身邊的一草一木。最後祝願大家生活平淡而幸福!
本書為「金牌分析師」蔡金強首部著作,曾反覆研究多篇大行報告,並分析多個數據圖表,加以整合總結後,為讀者推薦出「十大金股」,幫助讀者瞄準強勢板塊。
▸實體書:https://bit.ly/3zGYqJC
▸電子書:https://bit.ly/3iT1b4s
▸各大書店有售